一、有关课题的试点筛选 从课题组教师及骨干教师中,综合考虑教龄、托幼一体化教学经验、教学风格等因素,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教师作为试点对象,确保试点群体能反映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与特点。 二、关于培训实施活动内容 按照预设的教师适应性专业发展培训方案,组织试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,培训内容围绕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(如幼儿发展规律、托幼衔接教学策略等)、教学技能(如跨年龄阶段幼儿互动技巧、整合型课程设计方法等)展开,培训方式结合集中授课、案例研讨、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。 三、教师动态观察情况 在培训全程,安排专人通过课堂观察、随堂记录等方式,实时关注试点教师的参与度(如发言积极性、小组讨论投入度)、学习状态(如笔记记录情况、对知识点的疑问反馈),及时捕捉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与需求变化。 四、课题中的反馈收集 培训每阶段结束后,通过结构化问卷(围绕培训内容实用性、培训方式适配性、培训节奏合理性等维度设计问题)、半结构化访谈(针对教师个人在培训中的收获、遇到的困惑、对培训的改进建议等展开深入交流)两种方式,系统收集试点教师的反馈意见。 五、课题组活动过程反思 结合观察记录与反馈信息,定期召开课题组内部研讨会议,分析培训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例如部分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教学需求匹配度不足、某类培训方式对老年教师吸引力较低等,并初步探讨调整方向,为后续方案优化提供思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