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研讨交流 诸妍玲:所谓的“儿童视角”的前提是我们成人有丰富的准备,让幼儿有选择和设计的空间。文章中通过环境和材料的准备论述,结合具体的案例。让我们感受到开放的空间和材料,对幼儿的户外绘本表演有着无限创造的可能。 孙芊轶:教师在其中的支持在于经验的引发,可能是对原有绘本的经验,也有对于绘本表演设计与实施的新经验。比如对于表演场地的选择,以前教师的理念可能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表演场地,但这并不是幼儿表演需要的。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幼儿对已有场地的选择,无论是运动场地、自然情境,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幼儿表演的舞台。但在选择时要给予幼儿甄别的思路,“哪些地方适合这个故事的表演?为什么?”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答案寻找依据,而不是盲目的选择,这对我日常的实践有很大启发。 孙芊轶:这也是启发幼儿对幼儿园环境有一个整体的关注,让幼儿对于场地的作用拓宽思路。原本只是固定的某种游戏,这只是一个场景,可以根据需要来变换它的作用,真正发挥了幼儿园环境资源的作用。 诸妍玲:材料也是如此,除了自然情境中幼儿能够随处捡拾的自然物,园部资源库、班级资源库都都可以为幼儿服务。班级资源库中会定期让幼儿收集自己需要的材料,有的是与主题相结合,有的是与幼儿的需要兴趣联系。低结构材料对幼儿道具的制作有更大可能,这些材料如何改造变成道具,是对幼儿动手能力、创造力的一大考验。 诸妍玲:本篇文章看似全文都在对材料和环境描述,幼儿的经验获得其实也渗透在其中。幼儿对绘本表演不陌生,但是自主设计表演的机会并不多。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以往的局限,对于大班幼儿来说,不仅是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再表现,还有对语言表达、表现力、同伴合作等综合经验的发展。 孙芊轶:通过本次理论学习,开拓了我们原本对于绘本表演的局限认识,让我们对于接下来绘本表演的研究有了更广阔的思路指引。
|